Page 1 of 1

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穿梭机

Posted: Mon Nov 29, 2004 11:53 am
by kk
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穿梭机




(纪念“汉语拼音方案”公布45周年)
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 周有光

西学东渐和文字改革

文字改革是“西学东渐”的一个侧面。“西学东渐”缓步走来,文字改革跟着缓步走来。“汉语拼音方案”的制订和推行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:
从洋人方案到华人方案。1605年利玛窦设计注音罗马字,便利洋人学习中文;1892年卢戆章设计厦门切音字,便利华人学习文化,开始文字改革运动。
从外国习惯到中国规律。英、法、德、西、葡等国,各自设计适合本国习惯的注音罗马字(鲁迅有20种拼写法);1928年的“国语罗马字”开始按照汉语音系的规律利用罗马字。
从声韵双拼到音素拼写。1900年王照官话字母和1906年卢戆章中国切音字母都是声韵双拼,脱胎于反切;注音字母改为声介韵三拼,突破了反切;“国语罗马字”实行音素拼写。
从民族字母到国际字母。1918年的注音字母采用古汉字形式,这是切音字运动的成果;1928年公布的“国语罗马字”正式采用国际字母,外国字母变成中国字母。
从内外有别到内外一致。注音字母用于国内(小学和词典),国语罗马字用于国外(小学不教);1958年改为国内国外统一使用“汉语拼音方案”。
从国家标准到国际标准。1958年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“汉语拼音方案”;1982年“国际标准化组织”通过拼音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(ISO 7098);中国字母走出中国。
从音节分写到分词连写。汉语拼音方案是“音节”拼写规则;1988年“语委”公布的“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”是“语词”的拼写规则;正词法刚刚开始,还要清除前进道路上的路障。
从1605年利玛窦设计方案,到1982年“国际标准化组织”通过标准,经过377年。这377年,就是“西学东渐”和文字改革缓步走来的时期。
正要纪念“汉语拼音方案”45周年的时候,电视播放了《走向共和》。文字改革是“西学东渐”的一个侧面,走向共和也是“西学东渐”的一个侧面,文改和共和走的是同一条道路。开头都很幼稚。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之后,开始有紧迫感。辛亥革命之后,初步得到实践;帝国改称民国,反切改为注音字母。五四运动时期达到高潮,可是赛先生姗姗来迟,德先生没有拿到签证。文改和共和的道路同样崎岖不平。
中国的汉字和罗马的字母,东西十万里,上下两千年,风马牛不相及也。想不到汉字跟字母终于缔结姻缘,两相偎依。这就是历史。

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穿梭机

45年来,“汉语拼音方案”的作用不断扩大,人们对它的历史意义渐渐了解。人们把它比作各种有用的东西,给它起了许多有趣的外号:
由于它是汉字的注音工具,它被称为扫盲的“钥匙”。
由于它是护照上汉语姓名的拼写法,航空界说它是登机“通行证”。
由于它印上交际用的名片,它被称为“介绍人”。
由于它是东西文化的媒介,它得到东西文化“桥梁”的美名。
由于它有利于融汇中外文化,外国学者说它是文化的“催化剂”(catalyst)。
由于拼音用于索引,它被比作马路上的“指路牌”和“照明灯”。
由于它方便外国人学习汉语,留学生说它是“芝麻开门”。
由于“拼音变换汉字”已经是电脑输入中文的常用技术,它是电脑上的“芝麻开门”。
由于电子邮件的华人地址中大都有拼音字母,它是伊妹儿的“芝麻开门”。
由于它能往来于喜马拉雅山的两边,它被称为中国文化的“穿梭机”(shuttle)。
最近我遇到两件事情,都说明“汉语拼音方案”发挥了“穿梭机”的作用:
一位英国青年在伦敦利用拼音学了中文,然后来到中国访问不同阶层的家庭,写成一本中国记事。他说:“拼音引导我来到中国。”
《汉语大词典》(1986),收古今词目37万条,其中多字词目没有拼音索引。美国学者梅维恒教授捐资聘请专家,经过三年工作,给全部多字词目加注拼音,刷新了词典的检索技术。
这两件事情使我明白,中国需要拼音,外国也需要拼音,拼音属于世界。“穿梭机”往来东西,沟通中外。
21世纪是全球化加速前进的世纪,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将进一步走向世界,这是中国文化的发展,也是世界文化的发展。“汉语拼音方案”这个“穿梭机”将在21世纪担负起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。

2003-05-13,时年98岁

Re: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穿梭机

Posted: Mon Nov 29, 2004 11:57 am
by kk